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近期,多家银行黄金积存相关业务经历了短暂调整。

11月3日早上,工商银行发布公告,暂停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提取实物的申请;当日下午,工商银行再次公告,相关业务已经恢复。同日,建设银行也发布公告,暂停受理易存金业务实时买入、新增定投买入、实物金兑换等申请。11月4日,建设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确认,易存金业务已经恢复正常。

今年以来,随着金价走高,银行黄金交易热度拉满,市场热情持续高涨。不过,有机构分析认为,在长期看好黄金的情况下,短期不建议在强劲上涨过程中追高黄金。

税收新政扰动黄金交易

11月3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曾一度暂停黄金积存开户、买入和实物兑换,一度引起市场热议。不过,界面新闻从相关银行了解到,上述调整已经陆续在当日晚间及11月4日恢复。

多位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实物黄金的提取需要与就近网点预约,具体何时可以提取需要结合网点库存情况。如果库存不足,网点会协调调货,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

关于此次业务调整的原因,多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与黄金税收政策有关。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下称《公告》),“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投资性黄金”与“非投资性黄金”的增值税征收规则进一步明确,新规自11月1日起实施。

《公告》显示,在2027年12月31日前,会员单位或客户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卖出方会员单位或客户销售标准黄金时,免征增值税。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则区分为标准黄金的投资性用途和非投资性用途。

会员单位购入标准黄金用于投资性用途的,交易所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同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并按照实际成交价格向买入方会员单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买入方会员单位将标准黄金直接销售或者加工成投资性用途黄金产品(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行的法定金质货币除外)并销售的,应按照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也就是说,银行从交易所购入的非投资用途黄金,其进项税抵扣将从13%减少到6%。

“对于银行代销的一些饰品金影响可能会比较大,高出的税收成本可能会由银行或代加工黄金机构承担,或者直接转嫁给消费者。但银行投资金条这类产品基本没有影响。”多位银行人士谈到税收新政影响时对界面新闻表示。

交易热情高涨,有机构提示短期风险

事实上,今年以来黄金价格持续走高,成为黄金交易受关注度高,交易热情高涨的重要推手。数据显示,伦敦现货黄金和COMEX黄金价格均较年初上涨了50%左右。

持续上涨的金价也造成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密集调整积存金起购门槛。

而与黄金起购“门槛”一同抬升的,还有银行贵金属的交易规模,截至今年三季报,42家A股上市银行,有19家披露了贵金属交易规模。其中17家实现贵金属资产规模增长。

其中,不少城商贵金属资产规模显著增长,南京银行三季度贵金属资产规模为72.01亿元,较年初的0.60亿元大幅增长。杭州银行三季度贵金属资产规模达到了12.17亿元,也较年初翻了15.24倍。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8家银行贵金属资产规模也翻番。

在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仍是贵金属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三季度末达到了3854.3亿元,较年初增长85.09%;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贵金属资产规模分别达到了2074.31亿元、1541.05亿元。

有银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贵金属交易中,黄金是大头,而黄金交易中,投资金比例明显更高,而随着金价走高,黄金交易成交量放大,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黄金现货,黄金ETF,等交易也非常活跃。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中旬开始,国际金价经历一波显著回调,跌幅一度达到10%。有银行个金条线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该行分析师团队对三季度黄金价格由年初的看多转为了震荡。

中国银行发布的《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策略季报》也显示,三季度,全球“经济冷,资产热”的现象依然突出。四季度,黄金仍在主升浪中,短期有达到高点后进入平台整理的可能。风险方面,中行投策团队首次强调对于中国权益资产和黄金的零配置,不仅将错过优势战略资产配置的历史机会,更将导致组合失去对冲功能、缺乏长期增长动能,但也提醒,一个短期的风险可能来自对处于阶段高位的资产或板块追高。